包子,又稱饅頭?

包子別名饅頭,究竟是什麼原因?這要追溯到宋代,高承編撰的《事物紀原》:“諸葛亮南征,取面畫人頭祭之”。

相傳,諸葛亮七擒收服孟獲後,行到瀘水時,軍隊無法渡河,於是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,在裹上面粉,做成人頭模樣,祭祀後大軍順利渡河。這種祭品被稱作“蠻首”也叫做蠻頭,後來稱為“饅頭”。清代,

饅頭

和包子才有了明確的區分。

包子又分湯包和小籠包。小籠包與湯包的區別在於麵粉是否發酵,有湯汁的小籠包加入了皮凍,皮又薄又筋道,無湯汁的小籠包一般是肉包或素餡包。而湯包就是加入皮凍並且有湯汁。中國中部、江南一些地區的漢族以湯包為

特色小吃

,以湯多為主要特點。以“小巧、皮薄、餡大、肉鮮、味美、湯汁充盈、清香利口”而著稱。

比較著名的有南京六合的

龍袍蟹黃湯包

、江蘇靖江的

蟹黃湯包

和江蘇淮安的

文樓湯包

,淮河以南的

九州香湯包

包子,又稱饅頭?

南京六合的龍袍蟹黃湯包

包子,又稱饅頭?

江蘇靖江的蟹黃湯包

包子,又稱饅頭?

江蘇淮安的文樓湯包

包子,又稱饅頭?

淮河以南的九州香湯包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