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我們都知道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是“12987”,比其他香型的白酒都要複雜好多倍,這不免讓人好奇,這種獨特的釀造工藝是如何演變而來的?這一切都要從茅臺鎮說起。

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醬香白酒始於茅臺鎮,主要是因為這裡再古代是重要商品集散地,尤其是鹽業等產品的集散,在赤水河流域都要經過茅臺鎮。最初將白酒帶到茅臺鎮的是一幫晉商,一代一代的商人為了滿足喝酒需求,根據茅臺鎮獨特的自然條件,不斷調整工藝,最終釀造出醇香的醬酒。

醬香白酒釀造源於鳳香型白酒,據說當時有一隊晉商從陝西沿南絲綢之路來到赤水河畔的茅臺鎮,由於路途遙遠,從陝西帶的鳳香酒早已喝完。於是他們突發奇想,能不能在茅臺鎮這裡釀酒?

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但是茅臺鎮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給這幫晉商帶來了諸多考驗,首先,就是發酵容器。以往其他白酒發酵多以泥窖、陶缸為主,但茅臺這個地方山高路險,運陶缸吃力不討好,破損率也高。挖泥窖的話,山上挖都是石頭挖不動,山下突然疏鬆,挖不了多大就塌了。於是以石頭為支撐結構,泥土為墊底封頂的條石窖應運而生。

然後再按照以往的經驗制曲、下糧食開始釀酒,但是一個月之後他們發現,酒麴沒有作用,糧食根本就沒有發酵起來。原來是茅臺鎮當地溫度、溼度太高,酵母菌在高溫中死得七七八八了,根本沒有起作用。

於是他們找來20歲左右的女孩子踩曲,這樣才出來的曲塊疏鬆,曲種在曲塊內部能很好地保留下來。但按照以往的用曲量,發酵還是不夠,於是他們只能加大用曲量,直到加到曲藥和高粱用糧,才看到有很好的發酵效果。

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,茅臺鎮這個地方高差大,山上和山下的高粱熟的時間不一樣,山下的糧食都快熟了,山上的卻還範青。一次投量根本不夠,不得已只能分兩次投量,不過還沒等到第二次投量,第一次糧食蒸煮的時候,晉商們又發現了新問題,那就是茅臺鎮的高粱皮太厚,一次蒸煮根本蒸不爛,出來的酒又少又辣,按照原來的工藝,根本就釀不出酒。

於是他們只能不斷髮酵,不斷蒸煮,每次蒸煮就取一點酒,終於經過八次發酵,九次蒸煮,糧食被蒸得透徹,按照酒的品質取了其中7次酒。但是這些酒味道都不一樣,前幾次取的酒辛辣,後面取的又有糊味,不好喝也賣不出去。

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但自己辛苦釀出來的酒,也不忍心丟掉,只好先用罈子存起來,再慢慢想辦法,這一存三五年酒過去了。此時的酒味道要比以前好很多,但七種口味不同的酒,總不能分開賣吧?於是最早的盤勾技術酒產生,他們將七輪次酒按照不同比例不斷嘗試勾調,形成了獨特味道的醬香型白酒。

經過這麼久的折騰,茅臺鎮終於是能夠釀造出好酒了,12987工藝也逐漸定型,晉商們也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去陝西買酒喝了。在古代,沒有科技支撐的情況下,一代代釀酒人靠著頑強拼搏,不屈不撓的精神,不斷總結改進,今天,我們才得以享受醇香的美酒。

醬香型白酒的12987工藝是如何演變的?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靠譜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