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,雞肉、魚肉、鴨肉都是一般的菜餚。人們開始品嚐更加稀有的事物,牛肉就是從貴族人家才能吃到的事物,到如今大多數人餐桌的美味。但講句老實話, 想將牛肉從凡品變神奇,除刀工卓越外,還得注意懸掛及烹調得宜,若少其中一項,滋味不過爾爾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牛肉

牛肉的含水量,較羊肉等為多,且其肌纖維長而粗糙,加上肌間筋膜等結締組織亦多,經初步加熱後,蛋白質一凝固,則收縮性增強,持水性相對降低,以致失水量激增,反而使肉質老韌。為避免此一缺點,在烹調時,常採用切塊燉、煮、燜、煨、醬、滷等長時間加熱的料理方式。一般來說,僅牛的背、腰及臀部肌肉纖維斜而短,筋膜等結締組織少,如細切成絲、片等形狀,以旺火爆炒成菜,可獲致柔嫩的效果。即便是如此,掌握火候仍具關鍵地位,稍微一過火,必老韌難嚼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牛肉吃法

而為改善牛肉的肉質,傳統的方式為懸掛法。此法為把大件牛肉吊掛起來,利用其本身重量及地心引力拉伸肌肉,致肌纖維僵直不收縮,並促其易於斷碎。運用此法適當,將使牛肉的嫩度提高三成,故業界行話稱“牛肉要掛”,其道理即在此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掛牛肉

此外,古人累積經驗,發現要炒好牛肉絲,在抓漿之際,加一到二匙生植物油,先靜放半小時後再炒,能使油分子配合著水分子,在肌纖維當中產生遇熱膨脹便爆開的效果,以至肉質金黃滑潤、細嫩鬆軟。至於現代人處理的方式,花樣可多著哪!在此且不一一細表。總而言之,秘方或有不同,效果應無二致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牛肉

唐朝有兩道牛饌,堪稱經典之作,其一為“水煉犢”,其二為“甲乙膏”。前者為高溫蒸制小牛肉,乃唐中宗景龍二年時,大臣韋巨源晉升右僕射,循例向皇帝獻食“燒尾宴”中的一道美味,號稱“炙盡火力”,以肉酥湯鮮、深有回味著稱:後者出自馮贄的《雲仙雜記》,它盛行於巴蜀地區,非尊親厚知不能享用,即令是家中的娃兒,也只能三年打一次牙祭,這等特殊習俗,實在挺有意思。

製作此菜不難,取治淨之牛肉,先切成細絲,以料酒、精鹽醃浸入味。再把鮮筍及少許蔥姜亦切絲,炒鍋內添油少許,燒熱後下豆敗煽炒,待香味釋出時,下牛肉絲編炒,約至八分熟時,接著加筍絲、蔥薑絲、調味料,等到炒酥入味後,裝盤撒上:花椒鹽即成。由於吸香濃郁,肉酥爽口,甚宜下飯佐酒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牛肉醬汁

牛肉做法以精製東北斤餅和善烹牛肉湯最出名。其由“水煉犢”演進的清燉牛肉湯,以及從“甲乙膏”變化而成的京醬牛肉絲、同為佳品,放眼臺北,罕出其右。燉與煨頗近似,皆以砂鍋為之。記得為袁枚《隨園食單》作注的夏曾傳,講過他在上海川沙時,曾嘗過“煨一晝夜而成”的牛肉,滋味“ 肥美異常”。其實,清燉牛肉湯亦甚得法,肉皆半筋半肉,火候已然到家,質地軟柔有勁兒,湯汁醇郁鮮清,一塊接著一塊,吃得不亦樂乎!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善烹牛肉

又,俗話說:“南人嗜豉,北人嗜醬。”其京醬牛肉絲,用的是甜麵醬。牛肉切細絲爆,質滑細而軟嫩,醬則甘鮮不膩,其下蟄以蔥絲,色益鮮明亮麗。直接送口固佳,以斤餅(即家常餅,一斤面大概可以烙四張)包裹之,更是棒得可以。如再搭配著牛肉湯,一次吃個夠,委實妙不可言。

南人嗜豉北人嗜醬,牛肉如何從凡品變神奇,花樣可多著哪!

牛肉

當然,如今牛肉已不再是稀有材料,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足,牛肉的吃法也是千奇百怪。炒著吃,蒸著吃,烤著吃等等,不拘一格。但是我們吃的時候還是注意牛肉的特性,有勁道,肌肉纖維豐富,做的時候不要破壞這樣的特點。不然不僅不好吃,還可能浪費食材了。

相關文章